今年夏日杭州持續(xù)高溫,道路兩旁的大樹,用繁茂的枝葉為行人撐起綠色的“天幕”,帶來珍貴的清涼。昨天,記者從市園文局獲悉,為降低城市“熱島效應”,杭州不斷推進林蔭道建設(shè)和行道樹補植工作,為市民們帶來夏日的清爽。“路在景中,景在城中”,杭州目前有多少林蔭道?它們有著怎樣的發(fā)展故事?一起來了解。
你知道嗎?并不是所有的樹蔭都能夠被稱為林蔭道,它具體是指城市中心區(qū)域或城市化程度較高區(qū)域中,道路兩側(cè)(隔離帶)各種植一排以上行道樹形成林蔭覆蓋空間,以交通功能為主,兼?zhèn)渚坝^游憩、生態(tài)等綜合功能的城市公共道路。
杭州的林蔭道建設(shè)始于近代,與城市道路的建設(shè)基本同步,最早可追溯至民國時期。建國之后的杭州在保護修繕城市基礎(chǔ)設(shè)施的同時,保留了以北山街、湖濱路、南山路為代表的原有道路兩側(cè)的懸鈴木。
近年來,隨著城市建設(shè)的發(fā)展,拓寬新修了解放路、延安路、環(huán)城東路、杭海路等數(shù)條重要道路,這些道路沿線均植有行道樹,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城市交通以步行和自行車為主,炎炎夏日里,這些道路綠樹如蔭,出行涼爽,無不為市民稱道。
如今,全市共計約57萬余株行道樹,共使用行道樹種類45種,行道樹中胸徑60厘米以上2000余棵,主要樹種為香樟、黃山欒樹、懸鈴木、銀杏、無患子。
大家熟悉的南山路、中河南路、直大方伯、中山南路、香積寺路、河東路、永慶路、新華路、新市街、北山街、虎跑路、靈隱路、龍井路、楊公堤、保俶路、馬塍路、益樂路、人民路、蕭然南路、寶林西路、山西園路、邱山大街、桂花路、衣錦街……都是我們身邊的林蔭道。
讓人高興的是,“林蔭道”家族還在不斷壯大,2022年,已新種行道樹20810株,全年計劃新種3萬余株。到2035年,杭州將規(guī)劃建成林蔭道約500條,全長約1900千米。未來,它們又將成為我們的“夏日清涼守護者”。(通訊員 沈欣寧 記者 周雨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