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先將買回來的山竹外殼上綠色的葉子狀物質(zhì)摘掉。
2、用菜刀沿著山竹的頂部任意位置切下去,把果皮切開,直至產(chǎn)生縫隙,可以看到里面得白色果肉。
3、將切開的裂口掰開,至可以直接從果皮中取出果肉的程度。
4、把果肉掏出,注意掏果肉的時(shí)候要小心,不要沾到果皮上的紫色汁液,否則會影響山竹果肉的口感,如果不小心沾到,可以用清水沖洗一下。
通常情況下,山竹既不屬于性溫,也不屬于性寒,而是屬于性涼。寒熱溫涼為中醫(yī)四性,其中寒與涼有一定的共同之處,但寒與涼相比較,前者程度上更重。
山竹別名莽吉柿、山竹子、倒捻子等,為著名的熱帶水果,葉片厚革質(zhì),具光澤,橢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,頂端短漸尖,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,可生食也可榨汁、做沙拉、制作罐頭等食用,外果皮中的紅色素還可用來制成染料。其性涼,味甘、酸,歸脾、大腸、肺經(jīng),有清熱、降火的功效,適宜喜食辛辣食物、肝火旺盛等人群食用。
但要注意的是,山竹并非適宜所有人群食用,因其屬于性涼,所以經(jīng)期女性應(yīng)禁食,以免引起或加重患者痛經(jīng)的癥狀,而體質(zhì)虛寒者慎食或少食,避免導(dǎo)致其體質(zhì)虛寒的情況加重,不利于身體健康。身體正常的人群食用山竹期間也不宜與其他寒涼食物同吃,例如西瓜、苦瓜或者是白菜等,以免對胃腸造成刺激,引起腹痛、腹瀉等不適癥狀。另外,由于山竹果皮味苦澀,剝皮時(shí)需防止將果皮汁液染在肉瓣上,以免影響山竹的口感。